幼兒性別教育的困惑

本文Tag標簽:性別教育??

   ①心理學家認為,大約到3歲時,性別角色已經(jīng)形成。
   ②性別教育是從嬰兒時候就開始的,比如說男孩子應該培養(yǎng)他獨立、勇敢、豁達的品質,除了父親的形象外,一些力量型的游戲項目也有助于培養(yǎng)這種品性。

    在嬰兒時期,寶寶便開始了對自己身體的探索,最早接觸的“他者”是爸爸媽媽,在接受爸爸媽媽對待的過程中,逐漸認識自己,發(fā)展自我認同,最先形成的概念是“我”,然后逐漸形成對“我”和“他”的認識。在認識“我”與“他”的區(qū)別中,其中很重要的一項,是性別。

    研究表明,兒童正確認識性別、性取向性別和行為性別的發(fā)育必須是在雙性別的環(huán)境中、在孩子和不同性別成員的相互關系中、在孩子與異性的不斷比較中,逐步發(fā)育并成熟起來的。

    困惑一:兩難的性別解答。身為新世代的父母,已經(jīng)意識到和孩子討論“性”無需忌諱,這可能也是必要的話題;但是,當小寶貝真的問起,到底怎樣回應他才是恰到好處呢?

    案例:兩歲的嘉嘉有次與小表妹一起洗澡,兩人在水中快樂地撲騰,很快,兩人的注意力轉移到彼此身體的不同上。嘉嘉認為小表妹比自己缺少了一樣東西。洗完澡出來,嘉嘉便把自己以前遇到的疑惑也一古腦地向媽媽倒出來:為什么妹妹沒有小雞雞?為什么我站著小便而妹妹蹲著?為什么小寶寶在阿姨肚子里?小寶寶是怎么跑出來的?爸爸也會生小寶寶嗎?我為什么沒看見爸爸媽媽結婚?

    案例分析:遇到此類問題,大多數(shù)媽媽都會遇到和嘉嘉媽媽一樣的苦惱:不想遮遮掩掩地欺騙孩子,使孩子對“性”太過無知,在該領域存有太多神秘,對他將來擔任的性別角色絕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。然而想要坦白地告訴小孩,又不知該如何表述,直接說吧,孩子可能不懂;解釋得不好,效果還可能適得其反。

    專家指引:對年齡尚幼的孩子,父母可以用形象的比喻,幫助孩子理解,比如,可以借助圖片,告訴孩子,阿姨的肚子里長著一朵神秘的花,小寶寶就是在花苞里一點一點地孵化出來的。回答諸如“妹妹為什么沒有小雞雞”的問題,在向寶寶傳遞“這是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區(qū)別”等刻板的性別信息外,更重要的是注意引導孩子對自身性別角色的認同,告訴他,因為他有“小雞雞”,他是個男孩子,男孩子就應該獨立、勇敢、豁達等等。對孩子的性教育應該是種“軟”教育,也就是說,選擇一些貼近兒童心理的圖畫或者動畫片,讓孩子先從圖象上理解了,隨著他慢慢長大,再進一步解答不同時期他對“性別”和“性”的疑惑。
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(nèi)回答您!